自主学习 自信成长——常德外国语学校破局高中“双休”构建自主教育新生态_常外_时间_家长
6月28日,周六,常德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常外”)校园内一片祥和:教室里,学生们时而沉思,时而伏案书写,讲台上没有老师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家长志愿者;走廊上,学生们三三两两围在小黑板前,有的进行数学演算,有的交流英语语法;户外球场,篮球、排球、羽毛球,激战正酣;阅览室里,在轻音乐中品茗捧读的模样很是优雅……“教育最动人的状态是什么?是学生不需要驱策,自己奔涌而来。”学校主要负责人说这话时嘴角上扬。
学生们在教室自习
常德外国语学校航拍。照片由学校提供
高中周末“双休”引讨论,你怎么看?
展开剩余88%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双减”政策,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2年,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落地,由死记硬背地考查到活学活用在情境中解决问题。2024年秋季,教育部开始推行普通高中周末“双休”制度,今年秋季将在全国铺开。从“双减”政策到“双休”制度,反映出国家对教育生态的系统性改革,释放出重要信号——给学生减负,让课堂增效,保障学生睡眠和自主学习活动时间,打破教育内卷和社会焦虑的闭环,推动教育真正回归育人本质。
响应“双减”“双休”,常外一直走在前列,着力规范教育教学。常外发布严禁随意挤占或变相占用非统考科目课程、随意布置家庭作业、随意拖堂或提前上课、随意延时放学的“四个严禁”;把以人为本作为教学核心,多边互助作为教学途径,强化课堂的主阵地作用。2025年春季起,学校坚决落实高中周末双休制,把周末还给高中生。
“双休”这一举措犹如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
高一学生家长龙占霞用“开心、担心、焦虑”来形容,这也是大多数家长的心路历程。孩子能充分休息当然好,但学习会不会落下?孩子出去游泳或者约伴外出玩耍,安全问题又来了。孩子自制力有限,手机成了学习的“拦路虎”和亲子关系紧张的“导火索”。此外,孩子的作业家长辅导不了,是不是得报个校外培训班补补?
和很多同学一样,高二学生卜中国收到放假消息时“简直开心疯了”,信心满满地安排起周末生活。但随着自主安排时间的增多,学习进度却相反地滞后了。“在家无法集中注意力,东摸摸西看看。”经历几个低效率周末后,卜中国有些茫然。
周六大课间,学生们在操场上运动
“国家需要的不是小小做题家,而是具有内驱力,可持续、个性化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高一语文老师于志勇为这一系列教育改革点赞。他时常告诉学生:“利用时间的方式,决定了生活的质量。”他倡导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列计划清单,形成固定的生活和学习秩序;激发学习兴趣,以思维成长代替机械刷题,拒绝填鸭式教育;吃透政策应对改革,充分利用学习资源。于志勇鼓励学生走出教室拥抱自然。“学习需要有张有弛,学生才能持续发力。运动后释放的多巴胺,让身体维持在一个好的状态,是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引擎。”
党报党刊进校园
根据省教育厅相关规定,在确保学生有充分的休息和自主安排时间的同时,学校可以开放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公共场所,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展各种活动。高二教师王召华介绍,学校多次摸底收集情况,家委会也多次内部讨论,当年期中考试后,学校决定——周末开放校园,学生可自愿来校自习。
开放校园,自主学习模式开启
“严格遵循‘自主自愿、自治自管、家长参与、学有所获’的原则!”常外班主任工作群里,这四个原则被划上重点。当教育部的“双休”革命在全国各地遭遇“喋喋不休”“欲说还休”的尴尬时,常外默默锚定方向,打破传统教育固有模式,探索师生成长新生态。
每周六8时至17时,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体育场馆等场域全面开放,学生可自由进出;每周安排两名班主任和两名老师值班,提供“按需辅导”,绝大多数班主任坚持全程在岗;教师不上课、不集中辅导、不统一组织测试、不强制留校;秩序维护与活动组织则由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与家长委员会协同承担;年级组对家长志愿者进行管理培训,团委对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确保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好……今年春季开学以来,周末校园开放日管理逐渐完善。
在开放日,学生充分享有自主权。课堂、课间、大课间活动时间框架等和平日一样,但学习内容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比如依据自身学习进度与特点,45分钟整理一门学科一周的笔记,扎扎实实查漏补缺;或者一节课阅读放松,一节课刷题巩固,清晰规划有条不紊。学生汪玲如说,在教室学习能够更加专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和同学交流。
劳逸结合是关键。上午大课间活动时间,学生们走出教室,在林荫小道上散步聊天,在球场上挥汗如雨。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学校32个学生社团齐齐上阵,非遗醒狮舞起来,啦啦操跳起来,吉他扬琴弹起来,美术社团和摄影社在校园写生,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校园生活……学生们融入其中,兴趣爱好是最好的释压方式和调节剂。
“减负不等于减质,更不等于减责。”高一年级主任杜宇波谈及学生周末来校自主学习后的变化,让他“意外”的是,不少学生主动找他“加练习”“上难度”,于是,他开始为不同学力的学生量身定制“学习建议单”,以满足学生个性化指导需求。不少班主任提到,周末学生自主管理也给老师们卸了担子,他们有了更多备课研课和学生谈心的时间,课堂增效和心理陪伴切合了改革的本意。
家校协同是保障。学校着力引导家长角色转型——从“学业监督者”转变为“成长支持者”。高三班主任裴虎邀请家长观摩班会,主题为“手机利与弊”的辩论赛,让家长读懂孩子的心声,看到孩子思辨能力,更让家长改变手机管理的态度和方式。“常外开放校园,欢迎家长入校!”校长向美球道出初衷:就是要让学校、学生和老师的努力被看见、被认同、被理解,家校携手画好育人同心圆。她拿出一份统计数据,今年春季学期,超过90%的学生选择周末到校自主学习,三分之一的家长走进了班级。
家长志愿者代小平在教室写“值班日志”
高一107班家长代小平第二次进校当家长志愿者。她在“周末自习课堂纪律情况登记表”上做着记录:无随意进出教室影响自习氛围情况。“看到孩子们能自主学习,相互帮助,这种学习氛围特别好。志愿者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能当着学生面鼓捣手机。”代小平表示。她在窗外拍摄自习图片,发到了班级家长群,引来家长纷纷留言。
双向奔赴,常外“基因”持续发力
近年来,常外秉承“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唤醒灵魂”的教育理念,科学实施“激励、唤醒、培育”的育人三部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个鲜明的例证是:课表上每天雷打不动地排有三节“自主学习”课,上午、下午和晚自习各一节。这不仅是留给学生消化吸收、自我整理知识的宝贵时间,更是学校“日日清、堂堂清”教学理念的生动实践。
学生在小黑板前互助互学
“自主学习”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刘冰英是常外首届班主任,她回忆,学校倡导学生在每天最后一节课留出5分钟“伏案反思”,静心回想一日快乐之事、所学所获,及时清理情绪“垃圾”,这种注重内省与心理调适的习惯培养,与学校自2021年启动的“小黑板互助学习”计划相得益彰。课间学生“抢小黑板”,哪怕多达600块小黑板“镶”进了教学楼楼道墙面。一问一答间互助互学,既巩固了记忆,又锤炼了书写与表达。“听得懂不如做得来,做得来不如讲得来。”这一理念构成了常外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互助、全面发展的特色图景。
其实,早在2018年起,学校就将开放理念延伸至假期,图书馆、自习室等场域向学子敞开大门。这一举措,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开放,更是学校对学生自主规划学习时间、个人成长节奏的深度赋能与信任。
学校阅览室一角
风雪无阻的守护是这份信任的温暖注脚。“有一年大年初二,大雪纷飞,师生在教室里相遇,那份心照不宣的快乐与感动,言语难以形容。”这一双向奔赴的画面,高二教师郭银梦记忆深刻。学校为到校学生提供安全、温暖的学习环境,而他和老师们有空便来学校转转,为主动利用假期提升自我的学生保驾护航。从“双休”走向“双修”,郭银梦多次在思政课上诠释“休息与修习”“修身与修心”的意义。无论是从修身层面的能力锻造,还是修心层面的精神淬炼,都将为高中生全面成长提供强大的助力。
常外自主学习的成效在最近两次常德市普通高中沅澧共同体联考成绩数据中,常外学生平均成绩稳居第一。自主学习的生命力也体现在历届毕业生的成长轨迹中。2021届毕业生、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王瑞阳坦言,“常外教会我的不仅是输入知识,更是驾驭学习、掌控人生的能力。”2018届毕业生裴梓钧同样受益于此,东北大学本科毕业后顺利考上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2016届毕业生彭安在读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多年仍铭记母校寄语——在自我完善和自信担当中追求人生意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一个快乐幸福的普通人”,这是学校启心楼和致远楼连廊上张贴的一句话,采访中,不少师生提及。教育,是理想与现实的平衡,是精神与行动的双重塑造,是幸福能力的启蒙,更是对“人”的成全。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发布于:北京市热点资讯
- 2025-05-24潮玩产品毛利率可超60% 爆款IP带动国产潮玩火爆
- 2025-02-04对阵国王,火箭队3人缺阵!乌度卡仍不用20岁新人?去G联赛锻炼吧
- 2025-10-11台积电,又一座1.4nm厂
- 2025-06-25“影子联储主席”提出者有望成下任美联储主席? 贝森特低调回应:我现在的工作很好
- 2025-04-13体彩P32025069期 金手指直选定位推荐_排列3
- 2025-05-22丝绒裙子最忌三上衣
相关资讯
- 对阵国王,火箭队3人缺阵!乌度卡仍不用20岁新人?去G联赛锻炼吧
- 体彩P32025069期 金手指直选定位推荐_排列3
- “影子联储主席”提出者有望成下任美联储主席? 贝森特低调回应:我现在的工作很好
- 丝绒裙子最忌三上衣
- 肥胖影响生育?郑州益好医院为孕育之路扫清障碍_体重_精子_女性

